与孩子沟通切忌“俯视”

2023-07-10 05:35:28 来源:东方资讯

【心理门诊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与孩子沟通切忌“俯视”

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程 硕

张 涛 朱广平

很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的各种“不配合”“不理解”“逆反”头疼不已。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,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去了解并帮助孩子呢?

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

青少年早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、家庭关系、教师评价、同学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。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分为学习类问题、人际关系类问题、情绪类问题、人格障碍类问题、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等。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家庭因素、学校因素、社会因素、自身因素。

如果青少年的情绪及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干预,将出现更多的临床症状,甚至发展为抑郁症。

不同年龄阶段常见的表达抑郁情绪的行为或方式不同。需要特别提醒家长和监护人,如果青少年有睡眠问题,或者注意力差、记忆力差、厌学、沉迷网络、少言寡语、兴趣减退等,甚至有自伤、自残行为时,应高度关注情绪问题,包括抑郁症。

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成长

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:智力正常,能够胜任学习;良好的人际关系;能够正确、客观地评价自己;情绪稳定且愉快;正视现实,敢于进取;心理表现符合年龄特征;具有一定的心理康复能力。要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,应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,引导青少年学会自我成长,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。

从家庭层面,家长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,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,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帮助其有效疏导。家长要学会倾听,真诚沟通,不要一味否定、批评青少年的行为表现,要分析其行为表现存在的内在心理需求和困惑。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,你的帮助是他们能否作出正确决定的关键。

家长要协助青少年进行自我调节。鼓励青少年参加艺术和运动类活动,进行情绪行为调节。不回避重大问题和冲突,要始终保持尊重和开放的态度去沟通,真正与孩子做到“平起平坐”。“平视”他们,而非低头“俯视”,这一点非常重要,也是不少家长容易犯错的地方。

标签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@  2015-2022 西方晚报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  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